本期信息
截取时段:25/02/05-11
关键词:AI,反乌托邦,产业演化,经济学,日本,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中美关系,科技创新,李成,国际政治
信息流
【冯象:全世界机器人联合起来——新“创世纪”书 】
(AI,反乌托邦)https://mp.weixin.qq.com/s/Wj4YL4CKwidIF3S3LWMAVw
人工智能,越是接近通用(AGI)而全面渗透社会生活、支配经济活动、影响政治决策,就越没有理由留在私人手里,服务于资本的利益。
那么,为何近来谈论计划经济的可行性的,不是经济学家或马研院拿国家重大课题的教授,而是AI产业的头面人物?因为资本家从来不信教条,他们明白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诚如爱因斯坦指出。
按资本的逻辑,放着物联网大数据AI算法,谁不想计划一下经济?谁还会把市场交给“看不见的手”——而非干脆,放自己兜里?
【日本的现代封建社会】
(日本,社会结构,意识形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014668/answer/3451254107
日本社会的多数都是过去的延续,而不是现代的新建,所以在我们看来会很神奇。日本社会的特点就是一个几乎没有被打破过的稳定的社会结构系统,这其实是世界罕见的, 就连近代的改革革新,学习西方也没能改变它,因为像我之前说的,它是一张大网,谁都不好去掉,不好破坏性革新。
日本的革新更类似于学新卖弄,西方传到日本,然后一些日本人学去搞出几个学派,然后自己闭门造车,几代人后他们的“西方文化”,就一点儿也没了西方的影子。
【智能革命还是“规模”革命?——历史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演化】
(AI,产业演化,经济学)https://mp.weixin.qq.com/s/yd5L_yHiNnY9p0roY4GRPA
从工业史出发,本文指出那些依赖规模收益递增的技术,才有潜力演变为大规模通用技术,最终引发生产过程、经济社会组织方式的重大转变。传统信息技术基于模板和规则实现智能,是劳动密集且规模收益递减的。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AI恰恰具备规模收益递增的特性,这将不断为进一步投资和扩大市场提供激励。在资本和市场的相互激荡下,生成式AI技术可能是信息技术产业迈入大规模生产时代的起点。本文指出,在向通用AI技术转型的过程中,真正决定各国成败的,将会是能否建立起一套支持不断投资通用技术的制度安排,最终让全社会都能享受规模经济递增带来的好处。
【人工智能不应成为资本的“独角戏”】
(AI,中美关系,科技创新)https://mp.weixin.qq.com/s/1zargsxQAMlkexXY8AhRyQ
发展人工智能应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即我们创造机器不是为了让它像人、替代人,而是让它帮助我们去做那些烦琐、劳累、重复但又必要的工作,作为人的辅助角色。
【李成:我为什么辞任美国顶级智库,回到中国?】
(李成,国际政治,中美关系)https://www.hnzk.gov.cn/zhikuyanjiu/19024.html
中国哲学家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表明特定社会中财产所有权与社会政治的稳定具有相关性。我认同将中美两国的中产阶级视为社会的稳定器这一观点。美国内政以前曾经有过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就是因为有强大的中产阶级。而现在之所以出现问题,如前所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产阶级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