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公众号“大浪淘沙”的一篇文章:《谁来替穷人发声?》。
此文入木三分地批判了现在社会舆论对穷人的恶意刻画、对富人的善意描写。
为什么现在影视作品中,低劣的品行往往按在穷人头上,富家公子就算坏也能浪子回头?为什么现在的恋爱观中,适不适合谈恋爱不是情侣双方说了算了,而是网友要审查其消费水平,只能挤地铁吃49元自助餐的人不配谈恋爱?为什么经典的双标如此之多——同样事情做了穷人就是该死、没素质,富人就是真性情、散发着坏坏的魅力……
《谁来替穷人发声?》,大浪淘沙
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权力”:穷人——无产阶级里的人,屁股和脑袋分离——他所处的客观的阶级地位和他所表现的主观的阶级立场之间的矛盾。这根源于政治经济、政治上的阶级差异,并藉由文化领域与社会领域——文化作品、社会舆论、社会待遇所体现出来。说白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下,不仅经济地位被压迫、政治地位被限制,文化地位也同样被贬低,可以被贬低得一无是处;思想被钳制,被诱导,一部分人成了资产阶级的狗腿子、传声筒;舆论上,由于主要的媒体工具被资产阶级集团掌握,其惨痛的阶级现状、反抗的思想精神、斗争的行为举措,都被狠狠地、刻意地压制和掩盖,不被广泛传播。
穷人尚且如此,但我想得更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谁来为他们发声?譬如精神病患者、残障人士、疑难杂症者……
最近,包括B站,社会上有些人戏谑地、搞笑地使用“唐”一字——意指唐氏综合征——来形容那些“看起来与主流相异”的人或行为。身患唐氏综合征的人,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但身患唐氏综合征是他们的罪吗?他们并没有任何过错,却因为自己与主流相悖——不是正常的健康人——而惨遭同胞无情地挪揄。
还有骂人“残废”的侮辱。残障人士,他们身上也没有所谓“原罪”,只不过是遭遇不幸,有的人眼睛看不见了,有的人耳朵听不到了,有的人嘴巴说不了话了,有的人手脚不利索了,等等——他们失去了原来正常的生活的可能性,迫不得已借助外在的工具来实现对正常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与正常人无异。
盲人——视障人士——他们的处境可能更凄惨。城市盲道建设,建好了,但后续维护跟上不,要么不好用,有些地方的盲道还不到位;要么被占用,盲道被正常人停车、堆积物品所阻碍,视障人士怎么敢上街?可事到如今,很多地方都没有改善的趋势。
有些精神卫生状况——罹患精神疾病或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也常常被讥笑。“玉玉症”、“无理取闹”、“脑子有病”……他们想如此吗?客观上是社会环境塑造了他们。
还有被数字时代落下的老人。不是所有老人都有智能手机,都会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或点餐,可很多餐厅、商业场所却抛弃了现金支付、线下订单的可能性。商家和年轻人是方便了,但老人却无语凝噎。
还有甚多我们视野之外的弱势群体,遭受着来自社会的恶意和创伤。
凭什么有钱就能歧视穷人,健康就能歧视残障人士,懂多点就能歧视无知者?
谁能预料自己的未来,会不会从高位跌落,成为“自己曾经鄙夷的一份子”?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尊重,一在经济地位,二在政治地位,三在文化地位,四在思想和社会地位。
我们在这岁月静好,让他们负重前行?
谁来为他们发声?谁来替弱势群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