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展望与建议

松易涅
发布于 2024-01-13 / 22 阅读
0
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展望与建议

1.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

1.1 引言

2022年的《世界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点关注全球投资趋势,特别是对可持续能源的投资。报告强调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可持续能源的紧迫性和挑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和增加对此领域的投资。

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乌克兰战争等影响。然而, 实际投资项目数量反而有所增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应对供应链重组的行业,表现出了相当的投资热度。

1.2 报告反映的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1.2.1 整体情况

从整体情况出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发展中国家缺乏投资。报告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22年下降了12%,至1.3万亿美元。而那些最脆弱的国家即最需要投资的国家,吸引国际投资是及时进行能源转型的关键前提。然而,最不发达国家的能源投资中,有近四分之三依赖外部来源,但他们可能需要支付比发达国家高出七倍的价格才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十分不利于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扩大;且许多这些国家在采掘业之外仍然难以吸引大量FDI,得到的FDI将很有可能减少,逐渐全球投资市场中被落下。

1.2.2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出发:除中亚和东亚以外,大多数地区已宣布的绿地项目都有所增加。发达经济体的FDI流入减少了37%,而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入增长了4%。在欧盟,项目增加了27%,其中意大利(78%)、德国(57%)和西班牙(10%)则大幅增加。美国仍然是已宣布的绿地项目的最大东道主。发展中经济体吸引的FDI占全球总额的比重则上升至70%,这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强劲增长表现。非洲的FDI流入减少了44%,但排除南非的一笔大额内部交易,非洲的FDI流入实际上增长了7%;埃及的项目数量翻了一番。亚洲的FDI流入则基本持平,维持在6620亿美元的水平。增长最高的是南亚;印度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西亚宣布的项目数量也增加了三分之二,主要是因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活动显著增加,使该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绿地项目接受国。在东亚地区,已宣布的绿地项目下降了17%。大多数地区的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数量也有所上升,不过增幅较为温和。增长最显著的是印度,其项目数量增加了64%,使其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数量第二多的接受国。

1.2.3 投资形式

  1. 绿地投资。金额增长了64%,达到1.2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其中,发展中经济体的绿地投资增长了37%,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了37%。这表明全球企业对新项目投资的热情在增加。制造业的绿地项目价值增长了37%,达到4370亿美元,但项目数量保持在5970个。服务业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增长显著,占所有项目的三分之二,创下历史新高。其价值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提炼工业的绿地项目价值增长了八倍,反映了能源危机对全球投资趋势的影响——资本市场更加关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2. 国际项目融资。2022年,国际项目融资交易的数量增长了8%,但其价值下降了25%。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项目融资,近年来一直是项目融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在2022年,虽然交易数量稳定,但价值下降了近30%。工业房地产的国际项目融资交易连续两年增长,2022年交易数量增长了49%,达到270个项目,价值为1880亿美元。

  3. 跨境并购。2022年,跨境并购销售额达到7070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4%。制造业的跨境并购价值下降了42%,降至1420亿美元,而服务行业的并购交易价值仅下降了5%,为4420亿美元。原始行业的并购价值增长了四倍多,达到1220亿美元,打破了过去十年的下降趋势。药品行业的跨境并购销售额在2022年下降了51%,交易数量减少了22%,但该行业仍记录了当年最大的交易:CSL Behring(澳大利亚)以110亿美元收购Vifor Pharma(瑞士),以及Biocon Biologics(印度)以33亿美元购买Viatris(美国)的生物仿制药业务。

1.2.4 投资行业

  1. 基础设施。2022年,基础设施行业的绿地投资项目和国际项目融资交易的总数量增长了6%,但价值下降了4%。可再生能源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增长了6%,达到531个,项目价值翻了一番以上。运输基础设施的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数量下降了5%,价值下降了17%。电信基础设施的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数量增长了24%,达到创纪录的118笔。

  2. 传输输电网络。发展中国家的传输输电线路项目中,国际投资通常比国内项目规模大得多。这些项目不仅包括发电厂的建设,还包括向海外市场传输电力的输电线路的建设,以促进电力贸易。拉美国家如智利、哥伦比亚和巴西已经吸引了包括西班牙的Albengoa、意大利的Enel和法国的Engie在内的国际赞助商进行电网扩展的投资项目。

  3. 能源存储。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由于天气变化导致的供电不稳定,能源存储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电池存储是国际投资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过去几年中首次宣布了一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和中国是顶级投资者,但几乎全部通过国内项目进行。

  4. 其它低碳能源来源。对于核能和绿色氢气等其它低碳能源的投资项目数量相对较少。核能发电厂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遭遇挫折,由于项目的规模、技术复杂性、长期影响和争议,使得核能在投资决策中长期不受欢迎,也就导致缺乏投资。氢作为重工业和电力生产的原料,投资正在增长。氢也是储存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主要选项之一,也可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减少燃煤电厂的排放。

  5. 可再生能源价值链。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部署的技术供应链仍然是通过在各种上游活动(如研发、关键矿产、加工工业和组件制造)中的国际投资来塑造的。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投资的领先者,但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吸引投资的机会,因为供应链正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以规避单一化的潜在风险。

  6. 关键矿产需求。能源转型增加了对多种金属和矿产的需求,如铜、镍、钴、铝、铬、锂、锰和钼,这些是低碳技术(特别是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光伏板和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大多数关键矿产的传统开采地在发展中国家,而加工和精炼活动目前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顶级精炼商中,而中国占据了其中的主导地位。

  7. 研发投资。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和国际能源署(IEA)都强调了研发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在许多投资情景和投资市场预测中,关键技术的创新起着关键作用。R&D投资大部分由公共资金支持,且大多数为国内投资,但在电动车和电池供应链的R&D项目中,私人投资者是主要参与者。

1.3 小结

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回落,但新项目亮点明显。实际资产投资趋势向好,多数地区和行业新建项目增长。部分发展中国家外资略有增加,较小发展中国家外资停滞,最不发达国家外资下降。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重组行业项目增多,包括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全球五个最大投资项目中有三个在半导体领域,以应对芯片短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放缓;能源领域投资项目数量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导致化石燃料投资下降的担忧。

尽管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国际投资有所增长,但投资缺口仍持续扩大。自2015年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部门的年度投资需求已从2.5万亿美元增至4万亿美元。能源、水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面临的投资缺口最大。与此同时,可持续金融市场和可持续债券都实现了可观增长。全球资本市场需关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及解决“漂绿”问题。

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支持来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投资增长实现翻倍,然而增长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资金成本是目前发展中国家能源投资的主要障碍。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将制定的能源转型目标转化为投资要求,且很少有国家制订有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机制或设计可向市场推销的可融资项目。

2. 中国对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2.1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会给被投资企业及目的国带来一揽子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是直接资本投入和间接知识溢出的重要来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FDI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根据2023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22年下降了12%,至1.3万亿美元,且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新兴经济体。同时,绿色金融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增长显示出私人投资者对气候变化减缓的资金有强烈兴趣。

2.2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现状和趋势概述

  1. 投资流向集中。全球投资模式的主要差异仍然存在,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增长集中在少数大型新兴经济体,这表明市场竞争加剧,资源分配不均。

  2. 绿色能源投资增加。尽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但可再生能源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显示出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3. 资本成本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面临高昂的资本成本问题,这对能源转型构成了重大经济障碍。

  4. 政策环境影响投资决策。双边投资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及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等都对外国直接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2.3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和挑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对外投资国,中国在面对全球投资环境的变化时,需要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投资效益。

  1. 投资风险增加。由于全球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

  2. 绿色投资需求增强。在全球环保压力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对外投资。

  3. 投资结构待优化。中国的对外投资仍以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为主,而知识和技术寻求的投资相对较少。

2.4 适合的FDI的潜在领域及目的地

  1. 绿色能源领域——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投资的领先者,鉴于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例如,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但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形式,积极参与并推动绿色能源项目的建设。中国可以通过提供技术转移、资金支持和建设运营经验,帮助这些国家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实现自身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减少目标。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转移,降低发展中国家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门槛;提供优惠融资和贷款支持,帮助解决项目初期高昂的资本成本问题;分享在中国国内大规模部署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经验,协助当地建立和完善电力传输和分配网络。

  2. 高科技产业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环境。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国可以瞄准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领域,考虑加大对这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投资,积极寻求战略性的海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并参与共建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通过与欧美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和联合研发,引进和吸收关键核心技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同时,通过与欧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将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但资金和技术短缺。面对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和资源瓶颈,中国可以继续发挥基建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采用公私合作(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以高效、经济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此举不仅能有效满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构建全球化产业链布局以及中国实现高质量对外贸易提供了宝贵机遇。同时,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也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2.5 实施策略

  1. 制定科学的对外投资战略。面对全球基础设施行业和可持续能源领域不断变化的投资趋势,中国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国际社会对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普遍期待,制定详尽且具有前瞻性的对外投资战略。这一战略应包括但不限于重点投资领域(如可再生能源、电信基础设施等)、投资目标国选择及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以确保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序、有效、合规的对外投资。

  2. 优化投资结构。鉴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与高价值增长,中国应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此类高科技、创新产业以及绿色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这不仅能促进国内技术转移与产业升级,符合FDI理论中强调的技术扩散和价值链攀升效应,还能够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中的地位,并通过高质量的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3.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全面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稳定性、经济周期性变化、法律法规变动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因素,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此举旨在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不确定性较高的全球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4. 创新融资方式。在资本运作层面,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例如发行绿色债券、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新型融资渠道,从而有效降低对外投资项目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资本成本。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契合了FDI理论中对于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推动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5.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应积极投身于全球投资规则的构建与完善,倡导公正、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并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发展中国家及其他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发掘新的投资机会与经济增长点。这体现了FDI理论中追求双赢和多赢的合作理念,有利于形成互惠互利、包容共享的全球投资新格局。

  6. 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披露要求。遵循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共识,中国需不断提升对外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确保国内外投资者能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增强其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进而吸引更多优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信息对称和信任建设是FDI理论的重要基石,良好的政策透明度有助于塑造开放、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7.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中国政府应当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的增长,更要重视社会效益的创造,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劳工权益保障、社区发展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以此来赢得当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口碑,这同样呼应了FDI理论中关于长期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8. 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为了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国际市场分析报告、相关法律法规咨询、国际化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服务内容,以帮助企业提前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率,确保对外投资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

2.6 小结

中国应持续关注国际能源转型及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鉴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显著增长以及其在全球节能减排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应抓住国际能源转型机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传输线路、储能和关键矿产等领域的投资,并紧跟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电信基础设施。

在选择FDI目标时,综合评估目的国的潜力、需求、资源及政策,优先投资电力需求大且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利用政府股权降低债务成本,同时关注不同经济体贷款定价差异以优化融资结构。

在制定对外投资政策时,遵循FDI原则,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尊重东道国监管权,并改革投资协议以保障绿色投资,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风险应对策略,并通过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详细能源转型规划,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最后,鼓励中国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投资项目须产生积极的社会环境效益,提升国际形象和信誉,携手国际合作伙伴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朴英爱,于鸿,周鑫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研究[J].经济经纬,2022,39(05):45-55.DOI:10.15931/j.cnki.1006-1096.2022.05.010.

  2. 屈小娥,骆海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7):1-14.

  3. 周杰琦,夏南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对外投资广度、深度及绩效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1(11):164-178.

  4. 刘源丹,刘洪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基于二元边际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11):20-36.DOI:10.13687/j.cnki.gjjmts.20211029.001.

  5. 邵宇佳,周博文,王光.产业政策有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吗?——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政科学,2023(03):137-152.DOI:10.19477/j.cnki.10-1368/f.2023.03.015.

  6. 余静文,彭红枫,李濛西.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21,44(01):54-80.DOI:10.19985/j.cnki.cassjwe.2021.01.004.

  7. 孙传旺,张文悦.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09):79-91.

  8. 张伟科,葛尧.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04):26-35.DOI: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097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