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易涅
Published on 2022-11-23 / 15 Visits
0
0

《三体》读后感

作品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正文

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今天终于了结了高中的一个愿望:在大学看完《三体》。

《三体》系列无疑是中国科幻史的里程碑。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文化力并不输于西方的文化力——只不过少了“岁月”的浇灌。它的成功也无需我多言。

读过的完整的科幻系列小说,除了《三体》,便是《银河帝国》。在《三体》那磅礴的“岁月史书”前,《银河帝国》相形见绌。并非后者写得不好。从时间尺度讲,核心主题讲,后者都不够前者那么有真正的中国韵味——悠久的宇宙文明史,娓娓道来,就像独属于中国人思想。阴与阳、生与死、黑与白、对与错、善与恶……一切的哲学命题都要归总于对立统一律上,而《三体》又把这些强烈的对比以笔墨挥洒到具象化的文字中间,掷巨石入湖泊中,在人世间溅起浪花朵朵、涟漪片片。

《三体》完结了。这讲故事的小说却让我感到真切的存在感。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昭示了现实。人、家庭、国家、民族、世界、文明,乃至生命的归宿,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无穷轮回。刘慈欣将他脑海中的未来画卷摊平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未来,一切的未来。但这也是无限可能性之一。”

人的一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生命的恒久远,只是轮回的一瞬间。

结尾处,程心和其他“人”的后来、宇宙的结局、生命的未来如何,没有说明,而是留白。成败与否,无关紧要。这也仅有永恒的两种可能:宇宙轮回,生命轮回;宇宙将死,生命无存。个体的生命已经不具有任何意义,那么再去讲述他们的故事,也变得不必要了。

所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为着刘慈欣所展望的遥不可及的终局而存在。罗辑“反逻辑”,做出的行为变幻莫测;程心正如“诚心”,诚实的遵循了内心的声音。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角色,以及群体形象,都有其鲜明的象征意义。人——乃至其他的生命文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在这段文明追逐生命的宏伟叙事中点缀着。它们是必须的,否则故事将味如嚼蜡。它们也是不充分不必要条件,在岁月的长河中必定如宇宙中所有星体的存在一样,在毁灭的高潮中结束自己的故事,微不足道。

个体的生命、集体的生命,都要经历初生和成长阶段,才至成熟。道德是随着生命的发展阶段而变动的。道德是变动的。而目前人类的道德还依然幼稚,尚未洗去贪婪、自私的污泥。当然,生命的可持续性也许就来自混沌的道德——善恶并行,永不消灭。不过,当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完全的善将像程心那般把人类自己推到深渊之中,完全的恶像维德那般驱使人类过独木桥。

他们的行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既不喜欢也不厌恶《三体》的任何一个人物,因为我知道,他们仅仅是人类社会思想的投影。

也不能这么单纯地将两者对立成善恶之分。他们都没错,都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抉择。人类的未来要么向内,要么向外。正如黑暗森林理论的基本原则所说的,宇宙物质总量不变,文明只有向外才有出路。

可惜现世的人都忙于大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勾心斗角,剥削同类。人性的正反两面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或许永远也不能改变人的劣根性。改变与否也不重要,未来依然一片灰暗。但宇宙之外是什么样的呢?如果阴阳平衡,那一定还有可能存在“新世界”,我们不知道罢了。新世界外还会有新世界吗?

0和1的区别,是死寂与生命的界限。1和∞的区别,是低级与高级的区别。不生则死,向死而生,生命之花就在无限次的凋零中再次绽放,文明也在无止境的毁灭中涅槃重生。很有可能,世界之外再无世界;世界之外是无穷的世界。这样的可能性都是对半分的。人类能否延续下去,在可能性的无限重叠下,结果未知。我更倾向于归于死寂。

当一部分人类还浸淫于庸碌的尘世时,另一部分人类感谢人类的想象力,仿佛昏暗的天空射入几束光,带来些许希望。

《三体》无需诺贝尔文学奖。它的价值不证自明。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很弱。但以亿万年的尺度来衡量这些有何意义呢?

一切都将归于寂静。万籁俱寂。

到底是哪位先祖抬头仰望星空,陷入沉思?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