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易涅
发布于 2024-10-31 / 6 阅读
0
0

人与人·新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偏要说,人的本质是复读机!哈哈!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降生以来,永远要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也是不完美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人生意义

人与人在互动中觉醒自我意识和构建存在意义。

“人生意义”那个位置上是虚位以待的,消极理解则为虚无主义,一切毫无意义;积极理解则为存在主义,人活着需要找到存在的意义,为之奋斗。想构建出人生的意义,则要在社会中探寻。

我的思想历程一波三折。先是迷茫——这很正常,人最初都会迷茫。然后是发觉人生活着的意义的空缺,并尝试寻找合理解答,却发现没有能说服我的。我曾仰望天空,乌黑一片,光污染遮蔽了灿烂银河——那里存在着的璀璨星河,并未言语,我没能从它口中得到答复。我询问旁人,他们或从未思考,或思考而不知答案,或也未能说服我。后来接触虚无主义,解答了意义问题:meaningless(无意义的)。顿时觉得丧气,仿佛人生在世就是笑话、闹剧:怎么人生没有意义!那我为何活着?令人感慨的是,我陷入这虚无主义后,既不求生,也不寻死——活着无意义,死亡无必要。虚无主义容易使人陷入混沌,浑浑噩噩活着。但人总是不甘寂寞。我的大脑也不甘示弱,苦思冥想,加诸短暂的人生经历,部分转变了想法:既然活着没有意义,那就好好体验,尝试些什么吧——我走到了存在主义,自己去构建活着的意义。

公私关系与自我意识

在社会中,人与人发生关联,建立关系。

公共生活下的公共社会关系主要培育人的集体意识与集体中的个人意识,而非自我意识。私人社会关系,如友谊和爱情,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因而更有力地促使其觉醒。

每个人都参与公共生活;活动会反馈到每个人身上,故每个人承担部分的责任。公共关系带来的是对集体利益的关切、对集体责任的明确和承担、对集体权力(权利)的了解和运用。

而私人关系中,互动是一对一的、定向的、直接的,一方的行为直接影响另一方;另一方直接向对方反馈。这种私人关系的发展或变动,双方都施加和承受直接影响,负有直接责任,不会出现公共关系中权责分散化、有权无责的情况。尤其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终将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做出的言行完全地负责。也即是说,私人关系催生对自我的觉察与反思。

一段私人关系的成败,取决于双方之间的矛盾。这种关系只有两个相关方:某结果,要么一方全责,要么双方共责。由自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推脱的。在这关系中,每个人须反躬自省。

亲密关系与精神健康

人世间不存在无条件的爱。

所有看似无条件的爱,皆有缘由。例如,父母对孩子的爱,源于直系血缘关系——别人的父母不会管你,因为你是“别人家的孩子”。任何博大的爱,来自于主观意志达到了何种伟大程度——但毕竟也是存在前提的。

人必须有情感的依托,通常表现为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友谊、爱情——否则精神健康将出现严重问题,例如自闭和滥情的两种极端。

为了建立关系,必有人迈出第一步,对方回应且同意后,才亲密起来。勇敢追求,方有成功的可能性;退居一隅,概率为零。

两人的亲密关系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着人背后的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会在双方关系中表现出来。

正常、平等的关系是双向的,是双方的给予和回赠。单向的关系——只有索取,没有回馈;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是不稳定的。这种关系不平等,无法永久维持,除非是为阶下囚、膝下奴。单向关系常是有求于人,比如通过建立虚假恋情获取物质利益,或从他人身上取得情感寄托。从古至今,不乏种种单向关系。多少功名利禄,多少爱恨情仇!

有些人喜爱的是自己幻想中的对方,而不能接受现实中另一半的不完美。有些人则是在他人身上自恋,对自己某些特质的痴迷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关系的发展并非风平浪静,只有矛盾——斗争性的不合、争执、冲突;同一性的讨论、协商、妥协——才能让关系得以螺旋式发展,迈向新台阶。一段关系,可能因双方矛盾而瓦解。不稳定的关系更可能会因为第三者的干扰而结束。

关系中的任意一方有权随时解散这段关系,而另一方不得不接受。不接受者,会激烈反对和抵抗这种瓦解趋势,即使破镜重圆,也容易心存芥蒂。

关系结束后,真情投入的人,更易伤感。

旧关系的结束,为新关系开始的开拓了可能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社会关系网络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编织了一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就像蜘蛛网,每个人无法逃离。

从网络科学出发,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网络,称之为“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Node),他人的社会关系即为连接节点之间的线(边,Edge),关系的亲疏就是线的粗细(强度,Strength)。

每个人都有一张以自己为中心建立的社交圈。或者说,每个人都可视作网络的中心。节点与节点连接起来,圈子与圈子相互联系,形成庞杂的社会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时需注意,这种网络化表示所呈现的信息是低维的,省略了非常多细节。

由于人本身也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信息网络节点,所以社会网络也可以看做一个信息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告诉我们:

  1. 认识很多人,不意味着你一定很重要。

  2. 认识很多重要的人,那你也很重要。如果你很重要,那么,认识你的人也相对重要了。

  3. 认识很多人的人,可以作为信息中介,或以信息差谋利,或以帮人牵线搭桥谋利。

  4. 提高社交网络的异质性,可以从他人接收更多新的事实、视角、观点等信息,丰富信息储备和知识库,拓宽思考的边界,促进思想的深化和多样化。

  5. 有选择地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能够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社会资源整合的能力和成功可能性。

所以不能急于社交、扩列,相反地,提升自己,结交有能力、有素养的人,显得更重要。

参考资料

http://philosophychina.cssn.cn/gdzm/gdzm_20732/201801/t20180120_3822625.s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