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是什么?
首次公开募股,或称“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俗称“上市”,是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开市场发行有价证券(股票)以获得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上市意味着一个企业过往的市场成绩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以及显露出其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野心。
企业为什么需要 IPO?
一般的企业不上市也能做大规模,做好效益,但融资手段和资金周转的速度还是不够多,不够快。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更快拿到更多的现金,才能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取得优势地位,而上市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将自身品牌实力转化为实在的现金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IPO 有什么流程?
以下是深交所的发行上市流程说明。
改制与设立股份公司
尽职调查与辅导
申请文件的申报
申请文件的审核
路演、询价与定价
发行与上市
点击可放大查看
IPO 涉及的各类主体
发行人。发行人有很多含义,在此指预备上市的公司。
中介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保荐机构。作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
发行机构。作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
审核与监管机构。主要是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
IPO 流程概述
改制与设立股份公司。待上市的公司称为“发行人”。有限责任公司是不能上市的,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的,待改造合格后方能继续上市流程。股份有限公司则不需要重复这个过程。发行人是不大懂改造重组事宜的,所以需要专业组织及人员来辅助,即聘请证券中介机构——一般为证券公司(别称“券商”)——来帮助发行人论证改造可行性和制定改造方案,并指导其进行该项作业。因为有些资产并非发行人所有的,比如可能是租借的,因而需要对资产进行认定,属于发行人原有的公司资产才能归入改造后的股份公司。在改制阶段,证券公司是必须的中介机构,其主要角色是财务顾问,负责改制方案的整体设计;公司也有可能聘请会计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来参与该阶段。
尽职调查与辅导。这一阶段是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发行人是否符合上市条件的审查过程,毕竟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只负责审批和监管。保荐机构——通常为前一阶段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通过实地考察、会议访谈、收集资料等方式,分别对发行人的业务、财务、法律三方面进行谨慎性调查,然后分别出具业务尽职调查报告、财务尽职调查报、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证券公司还需要对已改制完成的股份公司进行上市前辅导和考核评估,让发行人的主要组织成员(董事会成员、高管等)和关键职能人员(财会人员、法务人员等)了解上市公司的运作流程和机制,以及证券业相关基础知识,同时加快公司内部的上市改造,以期初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符合上市规定。辅导机构同时会帮助发行人解决各类问题。
申请文件的制作与申报。发行人和证券公司将依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填制申请文件(非常多的各类文件),并交由保荐机构进行内部审核,再向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进行尽职推荐。
申请文件的审核。证券交易所作为审核机构,收到保荐机构递交的申请文件后,将进行内审,而后通过审核系统向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证券公司发出问询。问询需要及时、逐项回复。审核问询可以多轮进行。当证券交易所认为审核无误后,呈报证监会进行下一步审核。证监会无论是否问询,都会预披露申请文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在审核过程中会向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审核无误后,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上市申请作出决议——是或否。
路演、询价与定价。证监会同意上市申请后,发行人需要在指定媒体全文披露招股说明书和必要文件,向社会各界公开传达“我要上市”的信息,做到透明性要求。之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将在各大重要城市进行公开活动(包括宣讲),一方面增进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发行人的了解,一方面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为后续股票发行销售作铺垫。其次便是发行人与作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进行发行股的询价和定价环节。询价发行是指在股票上市定价时,根据发行人的情况和市场需求,先确定一个发行价格的区间,然后根据大多数投资者能接受的价格水平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定价发行是指主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直接确定一个固定的发行价格。询价发行方式是有利于寻找均衡价格,挖掘市场需求,降低承销风险,但发行成本高、发行周期长。而直接定价发行成本低、发行周期短、效率高,但价格发现能力弱,对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也有先询价后定价的操作情况。
发行与上市。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完成股票发行定价后,如不需向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提供相关发行方案材料,则根据规定的发行方式或已备案的发行方式向市场。总的来讲,要么通过券商进行公开间接发行,由证券公司包销或代销,向大众售股,要么向特定客户进行不公开直接发行。股份托管登记,挂牌上市后,股票也就正式在市场流通交易了。而股价在公开市场如何涨跌,上市公司都无法从中直接得利。
IPO 前后的融资
上市公司通过 IPO 募集的第一笔资金,是证券公司代为发行股票的“承销资格费”:证券公司承销发行股,实质就是赚差价,它们先从预备上市的公司那谈判得到每股的“承包价”,然后再将每股加价向公开市场售股,形成发行价。承包价和发行价的价差就是证券公司赚的一笔资金。上市公司的第一桶金就是证券公司的承包价。而证券公司除了从价差获利,还依靠充当 IPO 中介机构和保荐机构收取佣金而获利。
IPO 过后,上市公司还可以增发股票来融资。新增发的股票分两种,一种是向原股东增发,一种是向公开市场增发,前者叫“配股”,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原股东;后者叫“增发”,以特定价格公开发售新的股票。市场上的流通总股数均会因此增多。当然,增发股票的活动都要证券公司参与。
上市公司除了增发股票来融资,还可以通过可转债、信贷支持、政府服务和政策等方式取得资金。
可转债。可转债是“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由公司还本付息,或在市场卖出变现。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
信贷支持。公司上市后,因其经营成绩和风险管控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会更愿意提供更高额度、更长期限的信贷,为公司提供相比非上市公司更好的信贷支持。
政府服务和政策。上市公司也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服务和政策支持,能够享有更好的经营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经营开支。部分地区的政府甚至会对公司上市提供补贴。
对融资和 IPO 的一些理解
公司上市其实是利弊共生的一种融资方式。
一方面,公司上市确实能带来许多好处。另一方面,上市流程道阻且长,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都可能出现意外,从而使 IPO 进程暂停或被迫终止。
一方面,公司发行股票,投资者愿意入股,其实是看中公司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而这些市场态度又会直观反映到股价上——能力强,前景好的企业,新股发售很快就卖光了,股价还水涨船高,能从 IPO 或新发股票上获得不少资金。而另一方面,经营惨淡的或身处夕阳产业的上市公司则比较悲剧,很难吸引到新的投资者来购入新股或企业发行的债券。
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获得了融资,为公司发展注入新资金,能够招兵买马,扩大再生产了。另一方面,融资的代价则是公司所有权和决策权的“溶解”,向一块盐巴投入水中一样融化了。上市公司需要兼顾股东利益和企业利益,而有的时候,股东需要短期利益,赚快钱,而企业则要放长线钓大鱼,长远发展,就会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协调,则企业会出现决策的短视化和行动的急切化,陷入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
一方面,公司上市,多了一条股权激励手段,能以股权作为奖励驱动员工为公司业绩增长而奋斗,推动公司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高管可能会为了抛股套现而作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情,而“高管减持”这一动作也有可能会被市场放大解读,对公司舆情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
上交所发行上市流程:http://www.sse.com.cn/services/list/ipo/listcondition/
深交所发行上市流程:https://www.szse.cn/ipo/guide/progress/index.html
北交所发行上市流程:http://www.bse.cn/about_us/audit.html